云南抚仙湖发现1新属8种淡水螺  揭示湖泊演化历史新线索

2025-10-12 20:31:3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与南昌大学领衔的科研团队近期在云南抚仙湖首次发现盖螺科1个全新螺属——远岸螺属及8个新物种,并为湖泊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线索。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上。

抚仙湖是云南水域面积第三大、深度最深的淡水湖,形成于约340万年前的上新世,仅特有鱼类就有15种,近年来这里还发现了淡水螺新科鳞顶螺科以及大量特有淡水软体动物,展现出了惊人的淡水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通过系统调查,对采集的螺类标本进行了贝壳形态、胎壳雕刻、齿舌结构及生殖器特征的细致分析,并结合线粒体与核基因片段测序,最终确认1个新属“远岸螺属”及8个新物种。

新发现的物种包括远岸螺属下的银匙远岸螺、大池远岸螺、冰糯远岸螺、俞元远岸螺,以及昆明螺属下的玻璃昆明螺、铁锏昆明螺、珍珠昆明螺、流萤昆明螺。这些螺类仅分布于抚仙湖湖区,且很多种分布区域极其狭窄。

通过分子系统学和分子钟研究显示,远岸螺属是昆明螺属的姐妹群,在约1300万年前分化成两个属。昆明螺属具有两个演化分支,其中一支是抚仙湖特有分支,包含了玻璃昆明螺、铁锏昆明螺和流萤昆明螺;而另一支包含了珍珠昆明螺和滇池特有的昆明螺。远岸螺属和昆明螺属抚仙湖特有分支都是在晚中新世发生了辐射演化,早于先前地质学研究中判断的抚仙湖的形成年代上新世,暗示了抚仙湖的形成年代可能远早于先前估计的时代。

抚仙湖作为珠江源头重要水源地,其生物多样性研究对理解淡水生态系统演化具有全球意义。此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抚仙湖极高的淡水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使抚仙湖已知的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增加到了41种,不仅丰富了其生物多样性记录,更通过分子钟分析为湖泊形成年代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生物学证据。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