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子凯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当前对医药人才的核心需求已从“单一技术执行”转向“复杂问题解决”,高度依赖跨学科能力。近日,记者从滨州医学院获悉,学校主动适应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需求趋势,在破除“应用能力薄弱”上有新突破,在探索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范式上有新举措,在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滨州医学院驻地是山东烟台。作为医药大市,烟台现有生物医药类规上企业120余家,每年仅学校所在地区生物医药领域人才缺口达千余人。学校在“校企合作对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影响研究”“药学专业型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省部级及以上教改课题项目研究基础上,开展“医-理-工”全链条覆盖、跨学科协同的药学专业硕士培养基地群的构建与实践。
比如为解决传统教育多局限于单一技术操作,缺乏产业、交叉、市场思维以及发展研判等综合能力问题,滨州医学院建立了需求导向的基地生态环境布局;为解决传统教育的知识储备、实践训练、创新模式滞后于产业实际需求问题,建立了创新多元的基地协同驱动机制;为解决传统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脱节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基地质量评价体系。
滨州医学院还建立了跨学科协同基地群生态,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全覆盖、跨学科、强协同”的实践场。其中,构建“3+医”跨学科协同基地群生态,打造覆盖“药物研发+药品生产+临床应用”医药链条全覆盖实践场;制定跨基地实践方案,通过在医院(临床端)+2个不同方向药企(产业端),不少于18个月的阶梯式实践,提升学生在药物研发、生产、临床应用全链条中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共建校企合作课程,注重案例教学,创建“思政、药物研发、实践”案例育人相结合的校地协同育人特色。